点击下载
博罗试点建设“信用村”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
 发布者:勇强 发布时间:2012/12/26 阅读:491

 

 

杨村村村民获颁信用贷款证。 本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摄

  本报讯 (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通讯员林俊灵 谢思雄 杨世杰)日前,博罗县分别在横河镇花园村和观音阁镇杨村村举行“信用村”揭牌仪式。仪式上,博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为花园村和杨村村的15位村民颁发信用贷款证,授信58万元。据悉,建设“信用村”是该县深入开展“两建”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15位村民获授信58万元

  “不用抵押就可以获得小额贷款,这可帮了大忙了。”办理了现金贷款的花园村村民老徐高兴地说,“我将用这笔3万元的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老徐告诉记者,他早就想向银行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可是缺乏融资抵押,未能成功。今年,县农信社在花园村开展“信用村”建设试点活动,经过信用评级,获得信用贷款证的群众可以获得贷款支持。老徐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获得了信用贷款证,并成功贷款。

  当天,该县农信社为花园村6位村民颁发了信用贷款证,授信24万元,并在现场为其中4位村民办理了共13万元的现金贷款。同时,为杨村村9位村民颁发信用证、授信34万元,并为6位村民现场发放信用贷款17万元。

  单户最高信用贷款可达5万元

  据了解,为做好“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该县农信社先后制订了相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并逐户对花园村的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推出了“诚信通”农户信用贷款,对评级符合要求的农户颁发“诚信通”农户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的授信管理方式,单户最高信用贷款可达5万元,简化了贷款手续,解决了农户融资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在深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该县还大力开展由政府主导、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实施的“信用工程”,把建设“信用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加大支农力度、打造良好信用环境的重要举措,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全县试点建设“信用村”。接下来,该县计划在全县推广“信用村”建设工作,努力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同时,计划通过建设一个网络(信用博罗网)、两个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五大信用主体,全力打造 “信用博罗”,力争2016年基本建成与该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

(责任编辑:艾澜)

版权所有@2011-2012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课题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路17号日坛国际贸易中心A座十层1015室
电话:010-85690515  010-85690987(传真)
邮箱:xgw001@126.com
官网:www.chinacei.org  www.cncei.cn

北京网聚无限提供网络带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