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中國城市商業信用環境指數(CEI)”課題成果發布,全國2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2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被納入首期評價範圍。
中新網7月12日電 2011年7月11日,測評我國各城市商業信用環境狀况、反映各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就的“2010中國城市商業信用環境指數(CEI)”課題成果發布,全國2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2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被納入首期評價範圍。34個大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CEI綜合評價中,北京市、上海市和銀川市位列前三甲。
三亞市、鄂爾多斯市和北海市位列250個地級市CEI綜合評價前三甲,該三個城市也是企業信用管理功能完善和普及程度單項評價前三甲。在誠信教育單項評價中,銀川市、大連市、南通市位列三甲。在征信市場與征信咨詢發達程度評價中,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位列三甲。反映各個城市的商業信用環境水平的“中國城市商業信用環境指數(CEI)地圖”同時開通。
“中國城市商業信用環境指數(CEI)”是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管理創新研究所、中國聯合商報社、北京北斗七星信用管理中心發起的研究項目,依據社會信用體系理論,從信用投放、信用服務、信用監管、信用文化與教育、重大失信事件、失信懲戒機制、政府公信力等角度,首次對國內部分城市的商業信用環境進行了評價。
據該課題組組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副秘書長、企業管理創新研究所所長陳貴介紹,首期CEI研發過程歷時8個月。期間,通過互聯網等公開渠道,幷依托專業征信機構,同時向全國企業指數調研單位下發問卷,獲得了與被評價城市有關的各類信用信息。經過專家確定權重,采用指數分析方法(IAM),形成了最終的結果。對于部分信息數據不全的城市,陳貴解釋道,由于信息公開不足等原因,部分城市的公開信息非常少,影響到了對這些城市的評價。陳貴組長特別强調,整個評價過程絕對獨立,歡迎社會各界、被評價城市和媒體監督。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一個地區信用經濟狀况的好壞,有賴于當地的信用環境水平高低。自1999年我國啓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來,各地區信用環境總體上有了極大的改善,市場經濟秩序逐步向好已成爲總的發展趨勢。相信”十二五”期間,全社會信用水平會得到極大地改善。
據瞭解,首期“中國城市商業信用環境指數(CEI)報告”(即《首期CEI藍皮書》)將于今年9月份對外發布。今後,CEI將每年發布一次。(中新網財經頻道)